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: 888299
计算机网络技术概述
目录
第一章 概述
1.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
一、计算机网络各类应用
1 信息浏览和发布
万维网
谷歌、百度等搜索引擎
博客、微博
2 通信和交流
电子邮件、网络电话
QQ、Skype
微信、Facebook、Twitter
3 休闲和娱乐
网络电视
bilibili、youtube等视频网站
互动网络游戏
4 资源共享
远程文件共享
P2P文件共享
云计算
5 电子商务
网上购物
网上购票
网上转账
6 远程协作
远程教育
远程医疗
7 网上办公
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
校园网上办公系统
二、物物相连的互联网
三、计算机网络带来的负面问题
四、请列举你所使用过的网络应用
即时通信:微信、QQ;
搜索引擎:Safari;
网络新闻:腾讯新闻、网易新闻;
网络视频:bilibili、爱奇艺;
网络购物:淘宝、京东;
网上支付:支付宝;
网络音乐:网易云音乐、QQ音乐;
网络游戏:蛋仔派对;
网络文学:长佩文学、得到阅读;
网上银行:中国网上银行;
旅行预订:美团、携程;
网上订外卖:美团;
网络直播:抖音、bilibili;
网约出租车:T3出行;
在线教育:学习通、新东方;
互联网理财:支付宝;
短视频:抖音、快手。
1.2因特网概述
一、网络、互联网、因特网的区别与关系
1 使用有线链路的简单网络
2 使用无线链路的简单网络
3 路由器——互联网
网络之间需要使用路由器进行互连,若干个网络通过路由器互连就构成了互联网。
4 因特网
因特网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,其用户数以亿计,互连的网络数以百万计。
5 总结
若干节点和链路互连形成网络
若干网络通过路由器互连形成互联网
因特网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
我们有时并没有严格区分互联网和因特网这两个名词,许多人口中的互联网实际上是指因特网。
internet | Internet |
通用名词 | 专用名词 |
互联网 | 因特网 |
任意通信协议 | TCP/IP协议簇 |
二、因特网简介
1969
1969年,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NET
70年代中期,研究多种网络的互连
1983年,TCP/IP协议成为ARPANET的标准协议(因特网诞生时间)
1985
1985年,NSFNET(主干网、地区网和校园网)
1990年,ARPANET任务完成,正式关闭
1991年,因特网初步商业化,开始收费
1993
1993年,NSFNET被替代,由各种ISP运营
1994年,WWW技术推动因特网迅速发展
1995年,NSFNET停止运作,因特网彻底商业化
ISP因特网服务提供者(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,ISP)
因特网已发展成为基于ISP的多层次结构的互连设备
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
因特网的管理机构
因特网的组成
因特网上的数据交换方式是分组交换。
1.3电路交换、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
一、电路交换
电话交换机接通电话线的方式就是电路交换。使用电路交换进行通信需要建立连接、通话、释放连接三个步骤。
二、分组交换
假设主机H1的用户要给主机H3的用户发送一条消息,通常,我们把表示消息的整块数据称为一个报文,较长的报文一般不适宜直接传输。如果报文太长,则对交换节点的缓存容量有很大的需求,在错误处理方面也会比较低效,因此,需要将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若干个较小的等长数据段,在每个数据段前面添加一些由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,这样就构造出了一个个分组。首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,首部中肯定包含了分组的目的地址。
特点
没有建立连接和释放连接的过程。
分组传输过程中逐段占用通信链路,有较高的通信线路利用率。
交换节点可以为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转发路由,使得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。
缺点
分组首部带来了额外的传输开销。
交换节点存储转发分组会造成一定的时延。
无法确保通信时端到端通信资源全部可用,在通信量较大时可能造成网络拥塞。
分组可能会出现失序和丢失问题。
三、报文交换
四、三种交换方式的对比
若要连续传送大量数据,并且数据传送时间远大于建立连接的时间,则使用电路交换可以有较高的传输效率。然而计算机的数据传送往往是突发式的,采用电路交换时通信线路的利用率会很低。
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都不需要建立连接(即预先分配通信资源),在传送计算机的突发数据时可以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。
将报文构造成若干个更小的分组进行分组交换,比将整个报文进行报文交换的时延要小,并且还可以避免太长的报文长时间占用链路,有利于差错控制,同时具有更好的灵活性。
1.4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
一、计算机网络的定义
没有精确和统一的定义
不同阶段,不同定义,反映当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水平
计算机网络早期的一个最简单的定义 :互连的、自治的计算机集合。
计算机网络现阶段的定义
可编程的硬件
不限于计算机,而是包括了智能手机、具有网络功能的传感器以及智能家电等智能硬件,这些硬件一定包含有中央处理单元(CPU)。
各类应用
计算机网络并非只用来传送数据,而是能够基于数据传送进而实现各种各样的应用,包括今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应用。
二、计算机网络的分类
按交换方式分类
分为电路交换、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
按使用者分类
分为公用网、专用网
按传输介质分类
分为无线网络、有线网络
按使用范围分类
分为广域网、域域网和局域网
按拓扑结构分类
总线型网络
优点:建网容易、增减节点方便、节省线路;
缺点:重负载时通信效率不高,总线任意一处出现故障则全网瘫痪。
星型网络
优点:便于网络的集中控制和管理;
缺点:成本高,中央设备对故障敏感。
环型网络
环可以是单环/双环, 环中信号是单向传输的。
网状型网络
每个节点至少有两条路径与其他节点相连 ,多用在广域网。
优点:可靠性高;
缺点:控制复杂,线路成本高。
1.6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
本节分以下4个小节来讲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:
一、常见的三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
*OSI参考模型
*TCP/IP参考模型
能够占领市场的就是标准!
OSI标准失败的原因
原理参考模型
二、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层的必要性
1 物理层以及物理层之下需要考虑的问题
采用什么传输媒体(介质)(物理层之下)
采用什么物理接口
采用什么信号表示比特0和比特1
2 数据链路层需要考虑的问题
如何解决碰撞问题?协调各主机争用总线(媒体接入控制)
如何实现以太网交换机?通过自学习和转发帧
出现传输差错时如何处理?是直接丢弃还是等待重传,可以分为可靠传输和不可靠传输。
需要考虑的问题皆可划分为数据链路层可能会出现的问题。
3 网络层需要考虑的问题
传输层需要考虑的问题
应用层需要考虑的问题
支持万维网的HTTP协议
支持电子邮件的SMTP协议
支持文件传送的FTP协议
各层主要解决的问题
(错题)
在TCP/IP参考模型中,运输层的相邻下层实现的主要功能是
A.对话管理B.数据格式转换C.可靠数据传输D.IP数据报在多个网络间的传输
D
三、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层思想举例
应用层将HTTP请求报文向下交付给运输层,运输层给其添加TCP首部,将其封装成为TCP报文段:
运输层将TCP报文段向下交付给网络层,网络层给其添加IP首部,将其封装成为IP数据报:
IP首部的主要作用是IP寻址和路由,网络层将封装好的IP数据包向下交付给数据链路层,数据链路层给iP数据报添加一个首部和一个尾部,将其封装成帧。
帧首部和尾部的作用是MAC寻址和帧校验。数据链路层将封装好的帧向下交付给物理层,物理层把帧看作比特流,在比特流前添加前导码,目的是使接收方时钟同步,并做好接收准备。
主机将电信号发送出去,路由器收到后,其物理层收到后将电信号转换成比特流,物理层将前导码去掉后,将帧向上交付给数据链路层,数据链路层将帧首部和尾部去掉后,将IP数据报向上交付给网络层,网络层从IP数据报的首部中提取出目的IP地址,根据目的IP地址查找自己的转发表,以便决定从哪个接口转发该数据报,与此同时,还要对首部中的某些字段值,例如:生存时间TTL字段的值进行相应的修改,然后将该IP数据报向下交付给数据链路层。数据链路层为IP数据报添加一个首部和一个尾部,将其封装称为帧。
然后将帧向下交付给物理层,物理层将帧看作是比特流,给其添加上前导码后,转变成相应的电信号发送出去。
web服务器收到数据包之后,按网络体系结构自下而上的顺序,对其进行逐层解封。解封出来HTTP请求报文,应用层收到HTTP请求报文之后,执行相应的操作,然后给主机发送包含有浏览器请求内容的HTTP响应报文。
(例题)
总结
四、专用术语
实体C和实体H互为对等实体。
(错题)
(2023年 2月28日 10:40首次发布)
本文标签: 计算机网络技术概述
版权声明:本文标题:计算机网络技术概述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www.freenas.com.cn/jishu/1688274468h200215.html,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发表评论